居家健康养老,老年人还需主动出击
生活方式|2023-01-30

近几年我国出生人口不断探底,老年人口比例不断提高,按照国际标准,我国已进入中度老龄化国家。虽然有的老人会选择去康养机构养老,而对于大多数传统老人来说,居家养老是他们觉得最喜欢、也是最幸福的晚年生活。

老年人群慢性病发病率高,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非常常见。慢性病的特点之一,就是十分需要患者加强自身自我管理。居家养老,健康则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倡导的是让老年人主动健康。

01

居家养老,如何主动出击?

1.重新理解老年健康


健康不仅是指一个人没有疾病,还需要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对于老年人来说,没有疾病几乎是不可能的。我们不妨换个视角来理解老年人的健康:老年人保持身体和大脑的功能最重要,包括认知功能和生理生活功能等等。

2.将健康的生活方式培养成日常习惯

在诸多影响健康因素中,生活方式的影响是最大的。了解老年期生活变化规律,提前做好老年生活规划,还要将健康的生活方式培养成日常的生活习惯,一直坚持下去。老年期生活发展是有一定规律的,一般可划分为6个阶段:前老年期、退休过渡期、老年活跃期、失能障碍期、重病卧床期和生命临终期。对不同的老年生活时期,要有侧重的关注点。

3.主动导入“成功老龄化”理念

锚定老年生活目标,赋予老年生活意义。“成功老龄化”的理念由四个维度组成:慢病控制、功能维持、社会参与、感受幸福。要逐渐适应与病相伴,做好慢病管理,避免矫枉过正,正确的对待疾病、对待化验指标。

4.建构良好的心理调适机制

在人们固有的思维中,将年老与衰弱、虚弱、无助、多病又紧密的被捆绑在一起,大多数老年人会形成一种“习得性无助”的状态,一有风吹草动,就习惯性地解释为“我老了”、“我不行了”、“我无用了”。老年期总体上是一个趋于老化和衰弱的过程,生活中会有许多主动和被动的“减法”或“失去”体验,需要有良好的自我心理调适机制,帮助自己平衡好心态,避免情绪的大起大落而影响健康。

02
子女如何协助老人健康养老?


老年人为了自己的健康养老,我们要主动出击,作为一家人的子女,可以积极配合老人家健康养老。我们要改变思想观念,接纳老人生理和心理上发生的变化。除了在生活给与一些帮助,更要耐心鼓励老人行使生活的“自主权”,鼓励他们自身的积极探索,对自己的老年生活有掌控感,让他们体验到“我还行”,而不是“我老了”、“我不行了”等等。

家庭、经济条件等外在的因素对老年生活的状态产生影响,但几乎所有状态好的老年人身上都有一些类似的特质,比如宽容待人的心态,保持与社会接触、与他人有良性互动,始终保持一份好奇心,细心感知身边大小事,关心身边人,有持续学习的精神,或者有一个自己一直在坚持的养生方法,对未来老年生活规划等等。每个人都会慢慢变老,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是我们国家和全社会都一直在努力的方向。希望每一位老人都能主动出击,当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撰稿:沈小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