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后必修课:在等待下一个长假前,你还有这件事需要做!
心理保健|2022-10-08


有人说,世界上最短的距离,是假期开始到结束的距离。眼睛一闭一眨,假期就过去了。
十一长假转眼即逝,重归岗位的你,现在精神可还好?有没有感觉到食欲不振、身心疲惫、四肢酸痛、头昏脑涨、浑身乏力、无心工作...... 


伴随着假期的离去,各种各样的“节后综合征”也随之而来。对于很多人来说,重新适应工作状态需要一个“缓冲期”,而这些症状就属于缓冲过程中的正常“颠簸”。
有专家说,“节后综合征”的出现除了与假期中个人的作息紊乱有关,也可能和工作中面临的“信息过载”密不可分。据《纽约时报》报道称,现代人一天所接受的信息量要超过古人一生所接受的信息量。 


身处一个这样“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我们的大脑无时无刻不在受到“信息浪潮”的冲击,随之而来的,可能是巨大的“精神内耗”——大脑一直在处理大量的信息,没有办法得到放空,从而让人疲惫不堪。 


因此,学会放空自我,消除精神内耗,以元气满满的状态面对工作生活,是我们节后第一堂必修课,帮助我们做好年前工作冲刺,更好地迎接下一个假期的到来。

01
释放大脑空间,确保休息时间


提升大脑处理信息的能力是我们应对“信息过载”的有效方法,为此我们要保持充足的睡眠,使身体符合生物钟节律,养成健康的睡眠模式,让大脑充分消除疲劳。
此外,我们也要减少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可以通过冥想、发呆、跑步、听音乐、小憩等不同的形式,给自己的大脑“留白”,从而让大脑整理、充能,释放空间,确保大脑有足够的精力高效运转。

02

学会自我对话,掌控负面想法 


当我们陷入“精神内耗”时,往往是被自己各种各样的负面想法包围,陷入与它们的对抗和搏斗之中,从而令自己感到精疲力尽。此时,我们要学会自我对话,掌控负面想法。
1.当我们产生负面想法时,接受它,对它说:我知道了,有空的时候我会去处理的,现在你退下吧。
2.专门做一个笔记本,及时记录自己产生的负面想法,写下后就不再去想。 
3.每天或者每周,抽出一定的时间,检视笔记本上的负面想法并逐条去问:它是真实的吗?它发生的可能性大吗?我有没有方法可以应对它?
4.一旦想清楚上面这三个问题,就把它划掉;取而代之在旁边写下你能想到、可以去行动的方法。


03
练习正念放松,锻炼专注能力


要减少大脑内部的精神内耗,我们还可以做的就是锻炼自己把注意力保持在某个对象上面的能力,这可以有效地强化我们的注意力,提高对大脑的掌控能力。以下是正念放松的两种练习方式,大家有空的时候可以试一试:
1.找一个舒适的位置,闭上眼睛,采取10秒左右的呼吸,把注意力放在呼吸上面,体会呼吸过程里的感觉,不要去管脑海中来来回回的想法,也不要去抑制它,这个过程持续约10-15分钟。
2.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尝试停下手头在做的一切事情,先深呼吸一到两次,然后问自己:我现在看到了什么?外界有哪些声音?嗅到了什么味道?我的手和脚在触碰什么,它们是什么感觉?我们也可以闭上眼睛走几步,在这个过程中专注去感受身体的各种感觉。 


积极心理学研究发现,生活中最好的状态,就是我们全神贯注地专注在自己当下正在做的事情,不论是学习、工作、思考还是娱乐。尽管我们依然会受到信息浪潮的冲击,但我们仍然可以锚定一个方向,保持专注,继续向前,成为最好的自己。

撰稿:李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