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 30 岁之后,身体的肌肉就会因为老化开始逐渐流失,而到了40岁之后,肌肉会开始以每10年8%左右的速度流失,而大腿的肌肉力量减少更快,每10年减少10~15%。若没有定期运动尽可能减少肌肉的流失,就会逐渐演变成“肌少症”。肌少症不只会造成肌力下降,也会影响到活动力与生活品质,同时也会增加慢性疾病、认知功能障碍、死亡等风险。
什么是肌少症
肌少症是一种增龄相关的肌肉量减少、肌肉力量下降或躯体功能减退的疾病,一般表现为虚弱、行走困难、步态缓慢、四肢无力等。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人的骨骼肌体积减少,肌力下降,易患肌肉减少症。虽然这种疾病似乎看得见,但是不被人们所重视,并且正潜滋暗长悄悄危害着老年人的健康。
肌少症现状
肌少症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男性更常见。据推测全球目前约有5000万人罹患此症,预计到2050年患肌少症的人数会达5亿。亚洲老年人肌少症的患病率低于欧美人群,可能因亚洲人群的峰值骨骼肌含量(SMI)阈值低于欧美人群。
肌少症的临床表现与发病特点
肌少症最显著的表现是肌肉力量减弱或肌肉无力、虚弱、疲劳、行走困难和疼痛。临床特点:(1)平衡能力下降、易跌倒,并因此受伤。(2)疲劳,难以集中精力。(3)肌肉疼痛,呈持续性,影响身体多个部位,患者描述为“僵硬和持续疼痛”。(4)其他的健康影响和共病状态,如体重减轻、关节炎、骨折、心血管疾病、腕管综合征和红斑狼疮。(5)对情感和心理产生负面影响。
老年人中和年龄相关的肌力和肌质量的丧失与不良临床结果(如跌倒、行动受限、意外致残和骨折)有关,最终导致生活质量降低、医疗费用增加。
对于老年人来说,肌少症起病隐匿,但会引起机体功能障碍,增加老年人跌倒、失能和死亡风险。早期识别、干预肌少症,提高对肌少症不良结局的认识,有利于维护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量。同时提高老年人及其家属的健康管理能力和健康素养,以降低肌少症的发生风险。
如何早期发现肌少症?
我国目前对肌少症认识不足,AWGS2019推荐采取“筛查-评估-干预”的诊疗流程。
我国建议肌少症筛查与评估步骤如下:
如果发现身体消瘦、行动不便、容易跌倒等身体症状,及时到医院就诊,诊断是否为肌少症,及时治疗和干预。
撰 稿:钱 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