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很多不经意的细节,都会给腰造成负担。晋代文学家陶渊明有“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名句,对他来说,为五斗米折腰是失了风骨,而对现代人来说,也应该要小心,不能为任何事情而“折腰”,因为“折腰”的动作,非常容易伤到椎间盘。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上班久坐一整天,下班回家还要弯着腰切菜做饭,晚上抱娃陪玩,一整套操作下来,腰早已僵硬疲惫,就好像绑着个大沙袋,躺在床上睡觉时还在隐隐作痛。出现这些情况,正是因为人在做一些身体向前倾的俯身类动作时,总是习惯性地弯腰,以腰椎为转折点向下挤压,从而给腰椎带来了额外的压力。要想减轻腰椎的负担,需要增加“髋铰链”的意识,唤醒髋关节。
髋关节在哪儿?
什么是“髋铰链”?
髋关节是是连接大腿骨与骨盆的关节,它由一个球体(股骨头)和杯状物(髋臼),以及周围众多的韧带和关节囊所构成。髋关节的主要功能是在静态(如站立)和动态(如行走或跑步)姿势下支撑身体重量。髋关节可以向前,向后,向左,向右做出全方位的转动,因此被称为“全动关节”,在人体保持平衡与维持盆倾角方面,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维持人类动作不可或缺的重要关节。
人体是一条动力链,髋关节在这个动力链上占据着最核心的位置,相当于连接人体上下半身的一个“铰链”,也就是健身领域常说的“髋铰链(hip hinge)”。从字面上理解,髋铰链就是以髋关节为轴,连接上半身和下半身并允许两者之间做相对转动的人体结构。简单地说,髋铰链就是髋关节的屈曲和伸展。
无论是健身与否,髋铰链都是一个值得学习的动作模式。因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难免需要从地面提起重物,或是俯身做一些动作,如果没有掌握正确的屈伸髋的动作模式,膝盖或腰椎就会承载过多的运动压力,久而久之就会出现问题,比如腰痛、腰肌劳损、椎间盘损伤等。
正确的“髋铰链”动作要点
我们需要学会利用髋部主导后推(屈髋)与前送(伸髋),学会运用腿部后侧肌群及臀部肌肉之间的动力连接来完成动作。
① 动作从髋关节发起;
② 脊椎始终保持中立和轴向的延伸;
③ 头和躯干在一直线,可稍稍抬头;
④ 眼睛看向远方的地平线;
⑤ 肩膀始终高于髋关节;
⑥ 髋关节高于膝关节;
⑦ 膝盖和第二脚趾对齐。
⑧ 可以在不同的站距上进行铰链练习,刚开始时可以采用双脚与肩同宽的姿势;
伤腰坏习惯,你踩坑了吗?
“葛优躺”
“葛优躺”时腰椎缺乏足够支撑,导致原有弧度被迫发生改变,骨盆向后倾斜,椎间盘所受压力增大。长期如此坐姿,腰椎受压整体下沉缩短,身体的中轴线跟着后移,容易引发腰椎间盘突出和颈椎病。
弯腰搬重物
这一姿势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如果双腿伸直,过度弯腰拾东西,尤其是搬重物,是最容易闪到腰的,特别是平时久坐少动、缺乏锻炼的人群。正确的搬重物姿势,就需要用到我们之前提到的“髋铰链”,学会保持背部挺直、核心收紧、屈髋屈膝搬提重物,并养成习惯,可以有效避免意外闪腰。
不良姿势
比如弯腰低头看电脑、刷手机,现代人一天当中有非常多的时间和数码产品一起度过,久坐族、伏案族中招最深。长时间弯腰处于固定体位,容易造成肌肉疲劳,柔韧性降低以至僵硬,造成腰肌的慢性劳损。
床垫过软或过硬
人体在躺卧时,脊柱位呈放松状态。床垫过软会让脊柱在睡眠过程中凹陷变形,让脊柱处于弯曲、扭曲状态,肌肉受到牵拉,就会出现劳损,引起腰部症状,严重时可能引起腰椎间盘突出。床垫过硬,又容易导致腰椎间盘突出。
一个随处可练的动作
“唤醒”你的髋关节
起始位置
双脚与肩宽站立,保持上半身直立,不含胸,不驼背,将双手放在插裤兜的位置感受髋关节的运动。
动作过程
① 屈髋向后(屁股向后坐)、上半身顺势前倾俯身,全程保持上半身直立。膝盖不向前发生位移,小腿垂直地面,直到上半身俯身至与地面平行位置,此时可以感受到臀部、大腿后侧肌肉有被拉长的感觉,充满张力。
② 继续保持上半身稳定,将注意力集中在臀部和大腿后侧,并主动收缩这些部位的肌肉,将髋向前推,起身站直,上半身回到起始位置。
两个关键
①使用髋关节做驱动、感受髋主导下臀腿肌肉的收缩和拉伸,主动发力,不要让膝盖过多参与,否则就变成了下蹲的动作。
②去维持脊柱、肩胛骨的稳定,避免驼背、含胸、耸肩、头前伸的姿势。
小贴士
①如果难以找到屈髋的感觉,可以身后放置一板凳,进行向后坐下的训练动作。在坐下过程中保持上半身挺直不弯腰。
②如果难以控制腰背挺直,可以在背部放置一木棍,将它与身体的头、背、臀贴紧保持接触,再进行屈髋的训练,并在动作的整个行程中保持这三点接触稳定不变。
“髋铰链”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动作模式,无论是在日常生活(捡东西、搬重物),还是在运动健身中,都发挥积极的作用,值得每一个人去学习和掌握。
撰 稿:洪 岚、王杉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