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歇性渴望恋爱,持续性保持单身,可能是许多人的真实爱情写照。心理学中,有一个概念叫“依恋类型”,可以用来更清晰地解释这类情况。
生活中我们无刻不在和他人产生这样那样的联系,那么当个体与特殊意义的他人产生具有固定的情感联系倾向,并且提供一定安全感和正向的情绪价值时,就称之为依恋。
01“依恋类型”都有哪些?
人们依恋他人的习惯或模式并不相同。心理学家根据回避程度和焦虑程度将依恋分为四种类型,如下图所示:
安全型依恋者容易与人亲密,并安心地依赖与被依赖,不担心会被抛弃。
回避型依恋者害怕亲密,因为亲密往往意味着暴露伤痛,而这种暴露会让人陷入极大的不安全感之中。所以他们更希望回避自己的感受,和恋人保持一些适度的距离。
焦虑型依恋者害怕分离,因为分离会让他们产生强烈的焦虑,甚至会将短暂的分离视为永远的被抛弃。所以他们会不断确认对方的感受,甚至想要和对方完全融合在一起。
焦虑-回避型依恋者期待亲密但又恐惧亲密,因此还是拒绝与他人亲近。
除了安全型依恋,其他三种我们也可以统称为不安全型依恋。在一段恋爱关系中,两个安全型依恋的人在一起的时候,往往是许多人都羡慕的“神仙爱情”。而双方的任何一方属于不安全型依恋,可能就会让关系变得如履薄冰。
02 我们可以做出哪些改变?
不同的依恋类型起源于儿童时期和父母的关系且会在成人后得到保留,并且往往在爱情关系中得以重现。但我们并不是对此无能为力,已有的依恋模式,也可以不断被新的经验一点点更新和改写,有时候甚至会被完全“重写”。
如果你属于不安全型依恋,在进入或维持恋爱关系中遇到困难,或许可以尝试以下改变:
(1)理解自己的羞耻感,提升自尊,相信自己是值得被爱、被尊重、被珍惜的;
(2)学着识别、看重、并坚定地表达出你的情感需要;
(3)练习接纳自己、也接纳他人,不要过于挑剔自己与别人的错误和不足。
最后,你也可以试着寻找有着安全型依恋的伴侣,有意识地付出努力,增加接触,多给对方一些时间,也尽力打开自己的心。请勇敢去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