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三上午,是浙江省中医院乳腺病诊治中心主任谢小红主任医师的名医门诊时间。早上九点左右,记者来到名医门诊室前,看到走廊上不少患者及家属有序地等候着,诊室门紧闭,偶尔有一些等的心急的患者会推门进去询问自己快轮到了没。“有人在诊疗,请不要进来。”谢小红语气坚定却柔软。
一个上午,谢小红主任看了近40位患者,其中不少是乳腺肿瘤患者。一些老病人一进门,谢小红能直接叫出名字。“睡眠怎么样?大便怎么样?舌头看一下……”除了常规检查,谢小红也会特别关注患者的这些身体情况。
谢小红主任介绍,乳腺癌疾病的发生率在逐年升高,目前已经是女性发病率排名第一的恶性肿瘤。“但切莫谈癌色变,乳腺癌已经被公认为是慢性病,就像高血压、糖尿病一样是可控可治的。”记者 陈彦汝 通讯员 鲍航行
“她是我抗癌路上的引路人” 乳腺癌术后快2年 癌细胞没了,血糖也控制得更好了
53岁的路女士(化名)是谢小红的一位老患者,每隔两周都会来门诊复查。对她来说,谢小红不仅是她抗癌路上的引路人,也是这一年多来的精神支柱。“谢主任很有亲和力,也很负责,有时候我偷懒超过两周没去医院,她会在微信上问一声:‘你还好吗?’”
第一次发现自己胸口有肿块是在2017年12月,当时她摸到左侧乳房有一肿块,不痛不痒。2018年初,她参加同学会时,遇到一位好友医生。她将自己摸到肿块的事告诉这位朋友,朋友告诉她,需要立刻检查一下。
那会儿,正赶上没几天就是退休员工体检了,路女士也就没有专程去做检查。体检是在一家卫生院做的,做完B超,一位年轻的技师突然很直接地对她说:“您这个大概是恶性肿瘤。”
这句话让路女士突然晴天霹雳,不敢相信自己会得癌症。之后,在朋友的介绍下,她来到浙江省中医院,挂了谢小红的门诊。
2018年5月4日,路女士入院,5月9日手术。“每次听谢主任讲话,就仿佛是给我们吃了一颗定心丸,我知道,相信她,积极配合治疗,都会好的。”
说到这里,路女士还和记者说了一件事。“当时我进手术室,老公比我还要担心,一看到谢主任出来,就追上去问,要不要紧。当时,谢主任别的什么都没说,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乳房保住了’。”
路女士坦言,其实作为肿瘤患者或家属,既在意结果,又害怕知道结果,加上他们对肿瘤也并不了解,有时真正知道真相可能只会徒增担忧。谢主任的这一句话却让他们都宽了心。
术后,在谢小红主任的建议下,路女士进行了基因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制订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她接受了4次化疗,每隔21天一次。“当时我是担忧的,害怕化疗会对身体有别的影响,但谢主任不断和我说,不要把化疗想得过分可怕。”路女士说,为了降低化疗的毒副反应,起到增效减毒的作用,她开始接受中医药协同治疗。
“我做到第四次的时候,并没有出现想象中的那些可怕症状。”她和记者说,话语间满是对谢主任的感谢。
之后,路女士又做了25次放疗。因为路女士有糖尿病史,在放疗期间,谢小红建议其转至内分泌科病房,由专业的医护人员为其调整血糖、补充营养。
如今,路女士每半个月去看一次谢小红门诊调理身体,中药、西药、糖尿病的药物都按时服用,她的血糖也比生病前控制得更好了,以前一些全身无力、便秘、食欲差的症状也都消失了。
“其实肿瘤也与慢性病一样,你要是偷懒,不规范治疗,病就可能拖得更严重了。”路女士还劝解大家,一定要定期检查身体,若是发现问题,一定要积极配合治疗,相信医生。
“我这条命是省中医院救的” 54岁的她乳腺癌术后13年 劫后余生更知世界的美好
“我很感谢楼丽华和谢小红两位医生,很感谢省中医院。”54岁的刘女士(化名)一遍遍对记者说,她的声音洪亮有力,谢小红和她打趣:“听你的声音,我就知道你啥问题都没有。”
刘女士现在偶尔会来谢主任门诊配些中药调理身体,但一直保持着不间断的联系。虽然过去十多年了,她现在聊起自己的病,还对每一件事都记得清清楚楚,就像发生在昨天。
早在2005年8月,刘女士就发现自己右胸有一颗黄豆大2厘米左右的肿块,当时初诊的医生也比较专业,一检查就问她,家里有没有家族病史。刘女士的父亲肺癌去世,姐姐也因为乳腺癌治疗后复发早在1991年就去世了。医生一听,说大概率情况不好,建议她立刻手术。
可那会儿41岁的刘女士,刚下岗,家里经济条件不太好,听到“乳腺癌”,她就想起姐姐治疗后又复发了,想着反正也看不好,就谁也没说,每次经过医院都绕着走。
到2007年,刘女士胸上的小肿块长成了一颗15厘米的“皮球”,开始溃破,还出现流脓流血,一晚她要换三四件衣服。每次出门,她先用纱布绑几层,尽量穿宽宽大大的衣裳。刘女士身高156cm,生病前体重90斤,生病后更瘦了,身边人都没有发现。
直到有一次,她和姐姐一起去超市,姐姐发现她只拿了一箱牛奶,却走几步要歇一歇,才暴露了问题。刘女士家里有六兄妹,她是老小。哥哥姐姐得知她的情况,便“押”着她去了医院。
可是,医生看到刘女士胸口巨大的瘤子,还破了,烂了,第一反应都是摇摇头。“当听到楼医生和谢医生说她们团队愿意收我,真的是太感激了。”刘女士回忆说,由于肿块过大,她这种情况无法直接手术,省中医院多次组织全院多学科专家会诊,为她制订了最适合的治疗方案。
2007年9月,刘女士开始住院。由于肿瘤生长时间过长、过大,病人的情况和指标都很差,还反复发烧,最高烧到39℃,因此先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创面处理、补充营养、消炎,同时配合中医药治疗,等等。紧接着,她做了8次化疗,右胸部肿块渐渐缩小,溃疡逐渐愈合,胸部大小恢复到了原来的模样。2008年4月8日,她做了右侧全乳切除手术,手术非常成功,术后刀疤一直没有发炎。之后,她又接受了25次放疗。疗程结束后,一直在接受中医药的后续治疗。
“有人说来医院会烦恼,但对我来说,在医院的那两年是我最开心的一段时间。”刘女士语气有些激动地说,“我第一次感受到来自这么多医护人员的关心,倍感温暖,所有人都是真真正正在为病人着想,为我着想。”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刘女士说,那次“重生”后,她的生活越过越好了。如今,儿子会利用一切假期陪她出去旅游,去年就去了六七个城市,今年原计划去云贵川,因为疫情暂时搁下了。除了自己的生活,她还变成了病友群里的“知心大姐姐”——她会拿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开导大家,“我之前情况这么恶劣都挺过来了,现在医疗技术那么好,都会没问题的。不要轻易放弃。”也会和病友们分享旅游中感受到的美好心情,“还记得第一次旅行,儿子带我去青岛看大海,突然海上放起了烟花,我顿时任何抑郁的情绪都没有了,所以保持美好的心情很重要!”
不要轻言放弃!
乳腺癌是最能被自己发现的恶性肿瘤
像刘女士这样的患者,在谢小红的从医经历中遇到过不少,“最怕的是患者自己轻言放弃”。
据了解,在浙江省中医院乳腺病诊治中心,已形成了手术(包括乳房重建)、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生物治疗(靶向)、中医药治疗、康复、护理为一体的诊疗模式。在常规规范化诊疗手段基础上,加入中医药治疗、中医护理以及康复指导,帮助患者更快地康复,回归社会,甚至重回工作岗位。此外,多学科整合诊疗也是目前乳腺癌治疗的一大特色,为患者制订更优更适合的治疗方案。
“因此,切莫谈癌色变。乳腺癌是最能被自己发现的恶性肿瘤,同时,部分乳腺癌是可以预防的,绝大部分乳腺癌可控可治。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很关键。”
谢小红主任建议,30岁以上女性,每年请专科医生检查一次;40岁以上妇女,每半年检查一次,必要时行彩超或钼靶X线检查,以便及早发现病变。
来源:都市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