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一世界冠军一年前腰背酸痛不在意 一年后病灶增大1倍确诊淋巴瘤……
慢病管理|2019-11-04

作为一名极限运动的种子选手,49岁的王先生(化名)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会成为一个病人,还患上了和创新工场董事长李开复、央视著名播音员罗京一样的病——淋巴瘤。

淋巴瘤,一种发病率和死亡率快速上升的恶性肿瘤。据国家癌症中心最新数据,我国淋巴瘤的死亡率为3.62/10万,每年约有5万人死于淋巴瘤,高于甲状腺癌。

为什么是我?面对王先生的困惑,康大夫国际医院院长、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获得者、浙大医学博士梁伟峰主任医师认为与王先生长期过度疲劳、压力过大有一定的关系。梁院长和王先生认识多年,在他的印象中王先生是个典型的“拼命三郎”。记者 金晶 通讯员 葛丹娣 金滨 梁珩玺

腰背痛到彻夜难眠 查出多发淋巴结肿大

王先生是我国某一极限运动的“第一人”,征战国内外多场大赛,斩获无数大奖,也是第一个将该运动顶级赛事引进国内并承办的人。

在王先生的职业生涯里,他始终笃信“成就和付出成正比”的信念,十多年来他给自己的负荷一直很重。刚投身这项运动时,为快速提升自己的水平,王先生几乎一站不落地参加了各项大赛。不到一年的时间,他就跑遍了全国,拿到了全国最佳新人奖,并在世界级大赛中崭露头角。功夫不负有心人,三四年后,王先生便在圈内名声大振,且连续3年获得该赛事的世界冠军。

“最忙的那段时间,我一年下来几乎没多少时间待在家里,连在国内的时间都很少。”王先生说,压力也很大。因为当你拿过冠军后,每场比赛就都想赢。

马不停蹄地满世界跑,高强度的训练,2017年底的一个夜晚,王先生的身体发出了警报——他被一阵突如其来的背痛痛醒,却误以为是运动时肌肉拉伤引起的疼痛,并没放在心上。

然而,疼痛并没有因此消失。2018年初,王先生因疼痛加剧,彻夜难眠,不得不去医院检查。

“白天还好,主要是晚上睡觉的时候,平躺的时间长了腰背部就难受,痛!必须翻个身,严重的时候躺几十分钟就要翻身。”王先生说,“翻来覆去,一个晚上睡不了几小时。”

为此,王先生去看过骨科、疼痛科、内分泌科。“有的说是我腰背部肌肉力量不够引起的疼痛,让我加强腰部肌肉力量锻炼,我练了一两个月,没用。”王先生说,“我还吃过几个月的钙片、维生素D,也没用。”

几经辗转,同年7月王先生找到梁伟峰院长。分析王先生的病史,梁院长建议他先做个全腹部CT平扫+增强,结果查出后腹膜多发淋巴结肿大。

“由于炎症和肿瘤都有可能导致淋巴结肿大,而他当时没有发烧、皮肤瘙痒等淋巴瘤的常见症状,我们经过多学科会诊后,首先考虑巨淋巴细胞增生症,但也不排除早期淋巴瘤的可能,建议进一步检查。”梁院长说。

然而,王先生并没有听从梁院长的建议,因为由他一手引进并承办的顶级赛事杭州站即将开赛,他不想错过。梁院长拗不过他,只好叮嘱他密切关注自己的身体,随时保持联系。

一年后病灶增大了一倍

确诊为淋巴瘤!

今年10月,王先生再次来到康大夫国际医院复查全腹部CT平扫+增强。这一次,梁伟峰院长当天就给王先生预约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的PET-CT检查,及穿刺活检,并用命令的口吻告诉他,“这次必须听我的,一定要做。”

“一年的时间,他(王先生)最大的淋巴结从0.8×1.2厘米,增至1.4×2.5厘米,大了将近一倍。同时,他还出现乏力、四肢酸麻、胃口下降等症状,所以,要首先考虑淋巴瘤。”梁院长说。

“我以前俯卧撑一口气能做两三百个,现在做一百多个就不行了,每天只能迷迷糊糊地睡四五个小时,坐着的时候背部必须有东西靠着才行,不然根本坐不住。”王先生说。

检查结果证实了梁院长的判断,王先生被诊断为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目前,王先生已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接受化疗。

淋巴瘤是一种全身性疾病

以下三类人属于高危人群

淋巴瘤是一种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由于淋巴细胞广泛地分布在全身的淋巴结和淋巴组织,以至于淋巴瘤与肺癌、肝癌、胃癌等实体肿瘤不同,它一起病往往是全身性的,除了头发和指甲不会得淋巴瘤以外,其他器官都可以得淋巴瘤。

高危人群包括:1.放射线照射史或放射性尘埃接触史者。2.感染及慢性炎症者。3.免疫功能低下,有自身免疫性疾病或器官移植史者。

常见的症状有:发烧、发热、盗汗、体重减轻等,但若病理类型、受侵部位和范围不同,其症状又存在很大的差异。

“由于淋巴瘤可以侵犯全身各个脏器与组织,症状也多样,这给淋巴瘤的早期诊断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误诊率、漏诊率也较高。”梁伟峰院长说。

那么如何早期发现?一年一次的精细化体检非常有必要,检查内容包括:

1.外科触诊。专业医生可以通过触摸颈部、颈根部,来判断淋巴结是否肿大。

2.影像检查。若B超检查提示肝、脾肿大,可能与淋巴结肿大有关。45岁以上或其他高危人群,应首选腹部CT平扫+增强,以早期发现后腹膜淋巴结异常。

3.血常规。重点关注生化全套中的乳酸脱氢酶,部分淋巴瘤患者该项指标会出现升高。

梁院长还提醒,虽然淋巴瘤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在逐年攀升,但若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大部分患者的预后都还不错,特别是局部器官的淋巴瘤。

预防方面,除了要避免放射线照射和放射性尘埃接触,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适当运动外,还应注意及时疏导不良情绪。

来源:都市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