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岁姑娘节食减肥 暴瘦到72斤 1个月反弹30斤……
均衡营养|2018-12-04

明明一点都不饿,但就是想吃东西,控制不住自己的嘴巴,可能很多吃货朋友都有这样的感触。但如果这样的行为特别“出格”,那就得注意了,这很可能是种心理疾病。见习记者 陈彦汝 通讯员 王婷 郭俊

17岁女孩节食减肥 反而染上暴食症

近日,17岁的小丽(化名)戴着帽子走进浙江医院精神卫生科的诊室,压低帽檐,没说两句话就哭了起来:“我控制不住想吃东西,要吃到撑才能停下来,吃的量超过了正常的3倍,我不想这样,但是我控制不住,真的太痛苦了。”

追问病史,浙江医院精神卫生科吴月静医师发现,小丽6个月前在国外读书期间,因为有些胖,担心遭人嘲笑,开始关注自己的体重、身材,通过节食、运动的方式减肥,1个月内体重减掉12斤。

后来,小丽逐渐发展为过度关注食物热量,吃的东西要称重,计算热量,多吃一点就要通过运动消耗掉,过度关注自己的腿形——吃完饭必须站着,不敢久坐,不敢侧睡,怕腿受压发胖。

一段时间后,身高一米六的小丽体重却持续下降到72斤,甚至出现了闭经,进食后胃肠不适等症状,但她仍继续严格控制饮食,控制体重。

1个月前,小丽突然出现暴食症状:控制不住要吃东西,停不下来,一直吃到难受为止,吃完后对自己的行为充满内疚和自责……

1个月内,小丽的体重增加了30斤,出现情绪低落、担心紧张,于是来到浙江医院精神卫生科就诊。

经综合分析,吴月静认为小丽得了暴食症,并存在神经性厌食的病史。

长期处于生理性饥饿状态

部分厌食症患者会转化为暴食症

浙江医院精神卫生科吴万振副主任医师说,暴食症的主要表现为发作性的进食大量食物,远远超过正常水平,进食时感到无法控制,吃的速度快,直到吃到难受为止。

“在情绪不佳时易出现暴食症状,患者怕被别人看到自己的进食状态,所以通常是独处时或隐蔽状态下进食。”吴万振说,患者进食后对自己的行为感到愧疚,有罪恶感,自责。“小丽在暴食前其实已经存在神经性厌食。”

研究发现,因为长期处于生理性饥饿状态,部分厌食症患者会转变为贪食或暴食症,小丽就属于这种情况。

神经性厌食多见于女性,发病的两个高峰年龄在13~14岁和17~18岁。

对体重体形的病态观念是该病的核心症状,体重低于正常水平仍坚信自己肥胖,并采用极端方法控制体重。

如严格限制进食数量和种类,过度锻炼,甚至运动强度过大与体力不相称,催吐,滥用泻药,导致体重明显低于正常水平,出现营养不良,月经停止等躯体症状。

通常神经性厌食患者对自己的疾病持否认态度,拒绝就医,常常是家人发现患者消瘦、闭经等问题后带其来就诊。

厌食症、暴食症患者

如何治疗?

“不管是厌食还是暴食,都存在对体重体形的病理性关注,从而产生相应的病态进食和行为模式。”

吴月静说,患者的个性特征以低自尊和追求完美为主要特征,自我评价低,希望通过控制体重维持自信心;有完美主义倾向。

目前发病机制与上述因素有关,但这些因素如何相互影响,尚不明确。

治疗方法主要有——

1.帮助患者控制进食模式,每日三餐定时定量。

2.提供关于营养和进食模式的教育,帮助患者改变对进食问题的病理性关注。

3.药物治疗,针对患者伴随的焦虑、抑郁、强迫等症状,进行药物治疗。

4.心理治疗,早期通过改善患者对体重、体形、自我价值等方面的歪曲认知,巩固健康的饮食模式;后期协助处理人际关系、学习工作等社会心理问题,处理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巩固疗效,预防复发。

“对于进食障碍的患者,建议同时进行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

来源:都市快报